周文斌案辩护三大战略思考

当前位置:首页 > 精选文章 > 正文

  南昌大学校长周文斌被控制后,家属曾多次与我 联系,商谈辩护事宜。所以,对案件的些许情况,我 是有所了解的,但因忙于其他案件,无暇顾及,与轰 动全国的周文斌案失之交臂。

  我与周文斌校长有过多次当面交流,互为赏识。 作为国内最年轻大学校长,他身上的朝气、干练、真 诚、聪明、前瞻,渊博的知识储备、开阔的视野、灵 活的处事能力,都是超乎常人的。诚然,任何人的成 功都有其必然性。

  在他一路高歌猛进的时候,我从未以任何形式向 他表达过谄媚;在他遭遇困境的时候,我亦从未落井 下石地跟风评判。对于周文斌校长,我是由衷钦佩的。 这与他的境遇无关。

  之于周文斌校长案的辩护策略,基于媒体、辩护 人目前透露的相关信息,我谨提出以下三点战略问题 与诸君商榷:

  一、苏荣的倒台给予的政治辩护空间:现有信息 显示,周文斌的落马或与原江西省委书记苏荣的打击报复有关。

  苏荣后在全国政协副主席任上被拿下,现已虎 落平阳。苏荣的打击报复和倒台是必须贯彻周文斌 案辩护始终的最大的政治元素。在中国,任何问题 都离不开政治的维度去做纯粹思考。政治永远压倒 一切。自古以来,政治从来就没有是与非,只有对 和错。政治上的肯定与否定是真理性的对错标准。 无论你是否认可,这都是客观存在。所以,周文斌 案的辩护过程,要始终在苏荣话题项下开展,从而 为客观事实的陈述,客观事实向法律事实转化赢得 空间。因为,作为手握生杀大权的司法精英,任何 人都不可能愚蠢至极到替已倒台的苏荣背书。

   二、后苏荣时代的政治沉疴与司法困境:很多 人在苏荣倒台后欢呼雀跃,认为周文斌案可就此翻 盘。我认为,这样想像未免过于天真。苏荣的倒台, 并不意味着周文斌案所有阻力都被必然性清除。

  有一种可能是必须直面的,那就是作为当年执 行苏荣意志的办案人员和相关领导,将会是案件还 原客观事实和律师进行有效辩护的最大阻力。对于 他们而言,错误意味着责任承担。这是他们难以承 受之重,也是案件核心阻力之所在。

  所以,苏荣的倒台,并不意味着一劳永逸,还 要对相关办案人员和领导名录和关系图谱深入研究, 稳扎稳打,寻求破解之道。

  三、一审判决前的针对周文斌本人的一篇抹黑 性报道的重视和巧妙利用:一审判决前,网络上出 现一篇针对周文斌本人的大字报式的抹黑性报道, 文章内容无非对周文斌进行全面丑化和人格上的否 定,包养情人、作风腐败、私生活糜烂云云。

  当司法审判沦落到对下半身的阴私指控的时候, 反向证明相关人员已黔驴技穷。该报道在一夜之间 风靡各大门户网站和官方网络,并借助自媒体全线 扩撒,铺天盖地、风卷残云,气氛压抑恐怖。

  经研究,我发现该报道套路老旧,基本没有做 任何平衡性、核实性采访,多是道听途说的一面之 辞。我当即判断,山雨欲来,周文斌案一审判决即 将出炉,情势堪忧,该文其实是为一审判决做舆论 铺垫的官方文章。

  这篇文章引发网络上哀鸿一片。殊不知,这篇 文章在为官方站台的同时,也弄巧成拙地给周文斌 案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翻盘的机会。

   由于报道片面性、攻击性、针对性和恶意性, 再加上出自北京的一家知名媒体,周文斌可以顺势 而为,借力打力,委托家属或律师在北京打一场名 誉权官司,用民事诉讼手段化解刑事辩护的僵局。

  这种打法,在中国刑事辩护史上是开先河的, 可谓前无古人、后有来者。但从法理上讲,即便身 陷囹圄,周文斌也有此诉讼权利。对于周文斌的起 诉,法院不可能不立案,官司也不存在输的可能。

  如此一来,周文斌完全可以化危机为契机,让 案件彻底跳离江西的地域范围,被瞬间聚焦围观。 如此,便于将周文斌案可能存在的严重问题和疑点 迅速阐明、传播、讨论,不再犹抱琵琶半遮面,从 而让周文斌案的审判逃离密室,在阳光下进行,对 可能存在的案外势力和非正常干预进行绝地阻击, 以时间换空间,为周案的突围赢得机会。

  此役对周文斌本人而言有两重意义,一曰为名 誉而战,一曰为自由而战,正所谓一箭双雕。

   但可惜的是,周文斌案的辩护,仅停留在平面 推演,呈现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末日悲情,没有突破 思维定势。这样的天赐良机被错过,甚为遗憾。

  果不出所料,报道发表后不久,周文斌便被南 昌市中院一审判处无期徒刑。 此后的故事,已是路人皆知,此不赘述。

   周文斌案虽已尘埃落定,但无论对于辩护人而 言,反思是有必要的。对于非常之案,需要有在合 法性前提下的非常之辩护智慧和思路。我们应立足 案件本身,做好基础工作的同时,跳出案件,充分 运用多重学科思维来经营案件。